当新中国成立70年的王建今天,每个人都感到欢欣鼓舞,成当作为60岁的工厂我来说,更是争光百感交集。我亲历了共和国70年的王建大半时光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全部时光,也在自己的成当岗位奋斗劳动,虽然所起的工厂作用仅是微乎其微,但也一样让我值得自豪。争光
大山不让土壤而成其高,王建江河不择细流而成其阔。成当祖国今天的工厂成就是千千万人奋斗建设而来的,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述说的争光往事,我也是王建如此。许多往事令人难忘,成当尤其是工厂40年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年轻的我为工厂争光的一件事情更是历历在目,一直留在我人生的回忆里。
那是七十年代我在县造漆厂劳动的时候,当时厂里生产各类油漆产品,企业对比景气。我是厂造漆车间工艺员,负责整个造漆生产工艺技术。我不是科班出身,只读过高中,靠学堂那么一点化工学问自学,后到江苏一家造漆厂研习培训三个月,回来就独挡一面地搞技术劳动。几年当中边摸索边干,也掌握了一般造漆技术,厂里每年几百万元产值的油漆产品生产技术都落在我身上。
1978年底,我厂与东北一家大型造漆厂联合,准备共同开发酚醛类等油漆产品。这个产品属于平常类的油漆涂料,广泛用于民用建筑和制造业设备,用途广,销路好,很适合我们小厂生产。当时县里也非常重视,专门列为制造业重点发展项目。但这个产品生产关键要解决半成品原料酚醛树脂问题,于是协商由他厂提供生产技术和设备图纸,并派技师前来指导生产。
厂里高度重视这个产品项目的开发劳动,专门成立了技术开发组,由厂长挂帅。经过三个月时光的筹建,生产设备的热炼反应釜和回流管道全部制造和安装完毕,进购的原料也采购到齐,东北技师也提前到厂,在培训指导劳工如何生产。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那天县里决策开端点火进行生产,全厂100多号职工都聚集在那里待命,技师指挥安排好,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进行加热升温炼制,可是没想到第一锅生产出来的酚醛树脂却全部浑浊,不会透明,检验色泽指标达不到规范。外厂的技师是“文革”前的大学员,从事造漆技术二十多年,经历对比丰富,但从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。他开端以为是催化剂问题,调整配方后又试一锅还是不行,接着改动工艺又试第三锅、第四锅,第五锅,一连生产了七锅树脂的颜色还是浑浊。他绞尽脑汁找原因还是不行,亏损已达上万元。树脂品质直接影响造漆,这个问题解决不了,下步油漆产品生产开发就无从谈起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提出先回东北去再想办法。
难道这个项目就这样流产,几十万元的生产设备和原料就挥霍在这里。大家都看了心疼,我也很着急。那段时光,厂里好多劳工天天都会来到我的工艺室来,与我探讨,解析原因,提建议出点子,言行中透出焦虑和不安。那时的企业劳工思想非常纯朴,对工厂的感情非常真挚,心目中想得都是厂里,真正有一种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,也许是目前许多人不能比拟的。然而因为涉及到技术工艺,他们感到无能为力,只是用这种朴实的方式,表达他们的心情,想把期望寄托在我这厂里唯一一位工艺技术人员身上。记得厂里当时有一位年近退休的老人叫吴旺辉,是建厂时的元老,那段时光生病在家,听说这事特地从家里赶过来,深情地对我说:“小王,厂里搞技术没有别人,你动动脑筋,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,不行请教一下你在江苏苏州造漆厂培训的师傅。我们都相信你,不要怕,可以试试,不要让厂里受亏损!”还有一位要好的叫欧阳国平的年青劳工,也天天来我这里,对我说:“你学过这些,想点办法试试,我们都会帮你!”
这些都让我很感动,也感到了压力。我当时想了很多,想到进厂时什么也不懂,厂带领在众多青工中选中我去培训学技术工艺,让多少人羡慕,也让多少人期待。可是因为种种原因,厂里与人家协作,总是“外来的和尚会念经”,我这个土技术员人家不会指望。但我作为工厂的一员,也要有一点主人翁精神,才对得起厂里的培养,才不负厂里职工的期望。虽然我当时对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没有把握,也不敢多说什么。可那些天我暗暗翻看很多资料,了解了很多情况,发现设备参数都符合指标,生产也符合要求,原料苯酚、甲醛检测都达到要求,就是松香中似有清清水分含量大,这是生产的主要原料,我想,问题恐怕就在这原料上。于是我偷偷地用试验室的小型仪器进行试验,一次颜色还是浑浊,二次还是一样,第三次我在高温下炼制时光拉长,加大抽风量,树脂色泽就转透明了。
这样我心里已经有了数,由此我想大型生产也是如此。实践是解决难题最好的钥匙,生产工艺要进行调整,不能沿用书本上的老方法。于是我找到厂带领,提出让我试一锅怎么样。厂带领既高兴又担心,高兴是我能站出来为厂分忧,担心的是人家技师都不行,你这个土技术员恐怕更不行。但看到我那副有信心的样子也不愿泼冷清清水,于是决策让我试一锅,并说如不行马上赴东北去研习,再请专家前来解决。当时也有人在笑说科班的技师都不行,你一个自学的劳工技术员怎么能行?有些好心人劝我不要去试,免得出洋相,给厂里再加亏损。但更有不少人鼓励我说:“不要怕,为了厂里你大胆试,给厂里给我们劳工争点光!”
面对这些,我心里也很明白,也很平静,人总是这样。但作为我如不试怎么会获胜,为了企业好处再大的危险也不怕,如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也做不成。那天,我作了安排,专门组建了一个生产操作班,开端进行生产。我记得当时班长叫谢建光,班员有邹国富、吴少良、符兆年……,那天他们从老早就准备好各种原料、以及桶、铲、槽等一切生产用具。一个个身穿厂里的劳动服,头戴劳动帽、精神抖擞地站在炉前待命。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相信、鼓励、期望,顿时心头一热,口中大声发出“开端”!我自己从原料选用,进料、温度控制我都一样样把关,从下午四点正式点火开端,我人一直在生产反应釜的平台上,虽然炉上温度高达六七十度,但我一点不在乎。透过反应釜上观察镜随时观察温度和锅中原料的变化。温度100度,120度,我抽点出来看还是浑浊,马上叫劳工加大抽风管抽风力度,一边继续升温,一个小时以往,二个小时以往,温度已达到180度左右,还是浑浊,有人泄气说:“不成,算了吧!”我说:“不行,维持这个温度,再继续抽风!”约到近三个小时,抽检人员拿着试管高兴地对我说:“透明了,获胜啦!”那时已是凌晨一点,我看了果然透明了,马上宣布:“停火,出锅!”树脂全部泻到冷却槽里,一片晶莹剔透,树脂冒着热气,闪闪发亮。
当时在场的10多名劳工都欢呼起来,我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兴。厂长听说也披衣跑来了,一把抓住我的手说:“谢谢你,你辛苦了,你为厂里争了光!”听了这话,我当时激动地泪清清水涌出。
接着我按这样的操作方法又进行第二锅、第三锅、第四锅生产,都是锅锅透明。厂里按原规划用这树脂生产酚醛清漆和各种色漆,品质指标都达到部颁规范。这个项目获胜,厂里专门召开了表彰会,厂长称赞我“为工厂争了光”,并郑重地向我颁发了奖金。厂里带领当时还打通话给东北技师,听完这技师感到吃惊,想了一下也恍然大悟,连声说:“不容易,不容易,还是你们小厂出了能人,请代我向他祝贺!”
在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,这桩往事现已以往,我早已调出了工厂,人也进入了人生的老年。但通过这件事我感到一个人的获胜不只局限于学历资历,更重要的是用心。一个劳工要拥有企业的主人翁精神,拥有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精神,这样什么困难就能克服,什么目的就一定会实现。
建国70周年前夕的一个傍晚,夕阳西下,我一个人漫步来到当年工厂的所在地,这里大多已非旧日的模样,只有几座破旧厂房作为私企的车间还矗立在那里,让我依稀看到当年的影子,让我依然感到无比亲切,无比熟悉。我在当年车间门口徘回很久,奋斗从一些遗迹中搜寻出往昔。我坐在当年常坐的台阶上,走在当年送原料的小路上,感受年轻时那段的美好时光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心里感慨万千,我怀念青春时工厂的这段岁月,我作为一个劳工技术员,曾为企业的发展做了一点劳动,亲历和直接参与了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建设,为工厂争了光,为自己争了气,让我一生引以为豪。
顶: 68566踩: 12431
评论专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