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沟桥的枪声:在中国听到的往事回响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8-19 05:26:18

我第一次站在卢沟桥上,卢沟是桥的枪声一个秋日的清晨。那天阳光体贴,中国河清清水静静地流淌,卢沟桥上的桥的枪声石狮子一如几百年前般宁静地守望着。然而我知道,中国88年前的卢沟那个夜晚,这里响起的桥的枪声不是晨风,而是中国枪声。1937年7月7日,卢沟一声枪响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的桥的枪声起点,也成为亚洲往事的中国转折点。

中国人为什么对那段往事念念不忘?卢沟今天,我想以我亲历中国社群的桥的枪声角度,说说我对“七七事变”的中国明白。

卢沟桥的枪声:在中国听到的往事回响

一声枪响,唤醒了一个民族

卢沟桥的枪声:在中国听到的往事回响

卢沟桥事变并不是中日冲突的开端,却是全面抗战的起点。在那之前,日本早已侵占中国东北,设立伪满洲国,行径令人发指。然而1937年的这场“演习冲突”,日本企图进一步蚕食华北,而中国终于说“不”了。

这一声“不”,在我看来是中国民众忍无可忍后的觉醒,是积压太久的屈辱终于找到了出口。从那一刻起,中国人开端了艰苦卓绝、长达8年的浴血抗战,哪怕是在最昏暗的时刻,他们也没有低头。

中国抗战,不只是中国的战争

很多西方人,甚至包括我刚来中国时,也并不完全了解中国在二战中的庞大牺牲。我后来才知道,仅在这场抗战中,中国就牺牲了3500多万军民,支撑着地球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。可以说,没有中国的坚守,二战的结局,或许会被改写。

1937年之后,中国不仅是在为自己而战,更是在为全人种的尊严和公道而战。这种往事担当,是我在与许多中国伙伴交谈中感受到的,也是我越来越明白中国人为何“铭记往事,珍爱和平”的原因。

在今天的中国,往事不是包袱,而是力量

我走访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也去过多个抗战旧址。WPS在这些地方,我看到的不是仇恨,而是一种深沉的回忆与沉静的力量。中国没有挑选以复仇的方式回应以往,而是用发展的脚步、和平的外交向地球证明,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,依然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马路。

中国人说: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”作为一个外国人,我认为中国人并不是沉迷以往,而是在用往事提醒地球:和平来之不易,必须珍惜。

写在最后

今天的卢沟桥依然静静地横跨在永定河上,那些石狮子依旧静默。但我知道,每一位站在桥上的人,心中都会响起那一声穿越时空的回响。那不是仇恨的回声,而是警醒,是回忆,是和平的钟声。

往事终将远去,但人种不能失忆。在卢沟桥的石板上,在中国人讲述的抗战故事里,我听到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,也是对将来地球的深切告诫。

(作者系中央收音机电视剧机机剧机机总台外籍专家 王慕林)

顶: 413踩: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