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我刚研发生结业入行当记者,人人恰好赶上交友媒体崛起的都记时代。一方面,时代2010年苹果推出iPhone4,还需通话全面屏时代来临,人人智能通话快速取代功能机成为人们的都记新宠,每个人都有了随时记录的时代可能;在另一条叙事线上,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、还需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,人人每个人都有了发表意见并展示自我的都记平台。
于是时代人人都有了麦克风、人人都有了摄像机,还需一句有名的人人断语开端笼罩这个时代:“人人都是记者!”一般人感受不到,都记我作为一名刚入行的时代小记者可是被这句话吓的瑟瑟发抖。我寒窗苦读19年才找到份当记者的劳动,这个时代却告诉我人人都是我、人人都能取代我?这个地球不再需要我了吗?我还能做什么去?
站在13年后的今天再回首,我想或许记者应当更有底气了。与2010年相比,2023年的交友平台已经不知多了多少倍、用户也已经普及到社群的每一个犄角旮旯。笔者走基层调研时,哪怕再偏僻的小山村里也几乎人手一部千元智能通话,每天抓住一切时光的缝隙刷短片。明星要打榜、大V要带货、小咖们要露脸,交友平台真正做到了让每个人都在互联网地球有一席之地。甚至曾经全网只有几个的“网红”也满天飞,和“靓仔”、“美女”一样几乎成为了对生人的尊称。
但我们对这个地球看的更清楚了吗?并没有!人人发声是社群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,但人人发声往往使得各种事件更加扑朔迷离。君不见,各种社群热点一出来,各个交友平台上的主播也跑得比记者都快,总能在第一时光显目前现场,用大脸怼着镜头可劲拍,讲述自己认为的真相。当事各方都下场发声回应,比拼的都是谁音量高、粉丝多,真相如同坐烙大饼,反转再反转。但究竟发生了什么,这些碎片化的东西看的越多就越迷惑,广大网友的爱心被调动着来回转头,一会觉得天经地义一会觉得岂有此理。
国际舆论场也差不多。每当国际事件显现,众多中国网友要么直接看英文报道、要么看一些搬运口译的报道,总能了解大致显现的事件,也会发表意见维护国度好处。但毕竟有文明及言语差异,网友的梗能否被海外感知、网友的立场能否影响外国受众,其成果依然有一定优惠。
所以记者这个行业依然是被需要的。在众说纷纭的WPS下载社群热点事件中,总需要一双坚定、理性、专业的眼睛去拨开层层迷雾,为这个地球还原尽可能客观的真相,保障公众的知情权。在短兵相接的国际舆论碰撞中,在义愤填膺的声浪中也需要一个坚定的声音用最简洁、最有意思、最能让地球听懂的言语陈述中国观点和观点背后的理性,让中国的声音被地球听到。
我并不是说网友的声音不重要。恰恰相反,专业媒体可以同时是自媒体,自媒体的显现给了专业记者更大的压力与动力,让专业记者有动力去交友平台上开号与网友们同台竞技。自媒体也可以是专业媒体,最好的研习是实践,有心人总能够在舆论场的摸爬滚打中脱颖而出,与地球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故事。
今天是记者节,人人都是记者,祝大家节日愉快。
评论专区